2024 年 3 月 29 日
WBC之旅以分組墊底結束,旅外球員也各自歸隊,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反思的

WBC之旅以分組墊底結束,旅外球員也各自歸隊,不論基礎棒球、體制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反思的

台灣在分組排名墊底的情況下,下屆經典賽如果賽制沒有改變,將要從資格賽開始打起。旅外球員固然是國內棒球頂尖人才的出路,但沒有堅實的棒球基礎,體制也無法持續進步又如何能不斷出現優秀的苗子,長此以往強打弱投所展現出的問題,將會一再上演。總不能每次都拿分組MVP自我安慰吧。

中華隊強打弱投,歷屆經典賽旅外野手都發揮的相當不錯

中華隊在小組賽的4場比賽裡打進26分丟掉31分,很好的反映出台灣職棒投手近年來弱勢的現況。打者一共打出5發全壘打是A組最多,團隊攻擊指數0.896,中職的頂尖者,以及旅外球員的戰力完全展現,相當符合過去4屆WBC展現出來的強打弱投的狀況。

之前在WBC世界棒球經典賽A組概觀一文中,我們聊過投手群的隱憂,也提過短期賽打者盡可能選有一棒定江山能力、或是至少很會選保送/磨球數的選手,在這幾場中華隊的比賽中,我們看到投手帶太少的問題,也看到了打者的爆發。

中華隊強打弱投,歷屆經典賽旅外野手都發揮的相當不錯
中華隊失分率A組墊底,因而遭到淘汰

在以分組墊底坐收之後,我們的體制能否進步,我們的棒球基礎是否不夠穩固

近些年中職本土投手與外籍投手逐漸出現落差,以去年來說,10位符合規定局數的先發只有4名本土投手。正如洪一中所說:以中職現行體制,球團只會把寶貴名額拿來簽洋投而非外籍野手,過度擁擠的外籍投手群,壓縮了土投的機會,缺乏外籍巨砲的野手又缺乏了激勵。

洪總表示:沒有量就沒有質,他認為體制仍有進步的空間,重點應放在國家如何讓棒球這項運動的基礎穩固,「日本甲子園有五千隊,台灣的青棒包括黑豹旗、社區棒球只有一兩百隊,很多學校想組隊,卻沒有經費與場地。」
日本國家隊的選手,是從幾十萬人選出來的代表,「不只是技術,還可以選長得好看的。」可見其基礎棒球之牢靠,「反觀台灣只能從有限的資源選擇,已經很值得驕傲。」

問題或許出現在球員未來的出路,在國中高中這段課業與球技的奠基期,身為家長並不容易讓小孩選擇出路並不明確的體育之路,如果投入這六年,但並不足以成長為職業球員,能否有其他替代的職業發展,例如更低層級的教練,台灣經濟不夠好到讓小運動員們無後顧之憂的追夢,也不夠差到除了進入職業不足以擺脫貧困。而團體運動靠政策是難以推動的,中國的2030足球強國,以及棒球提出過的與狼共舞計畫也側面應證了這點,基礎棒球不夠廣泛,政策扶持也是白費工夫。

在以分組墊底坐收之後,我們的體制能否進步,我們的棒球基礎是否不夠穩固
黑豹旗是2013年創立的青棒賽事,希望孕育更多棒球人才

在基礎棒球層面並非一朝一夕之功,體制的進步也需時間,但還是有短期可以努力的方向

在打者部分,我們看到了張育成強大的心理素質,在一片嘲諷中仍繳出好表現,當張育成扛起了第四棒,其他打者也能有穩定輸出,我們本土打者與列強有一拚之力。
此外,旅外打者因常要面對陌生對手,所以能在最短時間內觀察、解析對手,然後找出相應的擊球策略,這在短期賽事中是相當重要的經驗,或許這也是在歷屆WBC中,旅外打者表現亮眼的因素之一。

張育成、鄭宗哲、林子偉、吉利吉撈打擊時豪不猶豫全力揮擊,也來自美國打擊哲學一直在鼓勵打者簡化思考,而非台灣從基層棒球就整體偏向鼓勵巧打。這也體現在大聯盟越發重視本壘板紀律、擊球初速與角度,至於你是推是拉並不那麼重要。

中華職棒數年前的彈力球風波不正常的膨脹了打者的成績不假,在更換用球之後,打者成績急遽下修,也導致了投手進步的停滯。
美國職棒大聯盟,在小聯盟實施投手板後移1英尺,為的就是因應投手球速越來越快,三振數逐年增加,投打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大聯盟努力平衡的。中職則試圖以較低恢復係數的球來壓抑打者成績,其實是讓投打失衡的因素之一。這也體現出兩聯盟體制在進步方面的差距。

最後,教練團的調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,在明知投手壓制力不足的情況下,仍然只帶14名投手。第一戰在隔天休兵的情況下,調度仍極為保守,甚至還在偷局數,在帶上充分野手的情況下,卻沒有即時調度狀況不佳的選手。在第四戰面對古巴時,因前兩戰已經耗盡了狀態佳的選手,投手數量及深度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。
是教練團對棒球戰術基礎或是規則不夠理解,或是僵化於體制進步緩慢?選手狀態本來就會有所起伏,教練團的職責就是做出適切的調整,若真要找出戰犯,教練團無疑要負最大責任。

在基礎棒球層面並非一朝一夕之功,體制的進步也需時間,但還是有短期可以努力的方向
旅外打者常需要面對不同對手,所以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到擊球策略

不論投打甚至教練團,國內棒球環境從基礎到體制都有很大的前進空間,期許國內的棒球能從基礎層面更科學以及系統化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